以色辨玉,颜色对于宝石来讲是极其重要的,颜色是宝石最直观、最易于识别的一种性质,也是其价值所在。不同的玉石,由于它的化学成分、结晶条件不同,而具有不同特殊的颜色。
古人云:“玉有五色”。而翡翠却有六色,因为多了紫色(春色)。这主要有几种色调,而其实翡翠何止白、紫、绿、黄、红、墨,它的系列和变化十分多彩。同样是绿色它的变化却很大。
翡翠色彩变化大,决定了它的价值变化也很大,若要想知道为什么它的彩色丰富多彩,就不得不从翡翠的颜色如何形成去追索,应从大的宏观方面着手。原生色和次生色之分——“皮色”与“肉色”。首先按照翡翠颜色的地质作用成因,将其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。这种分类,对它的根本成因及其颜色工艺性能和利用很有意义。
原生色:行上将期称为翡翠“肉”的颜色。原生色指的是翡翠在地表以下,在各种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颜色。这种颜色与翡翠的化学成分,元素、类型有密切关系,即在翡翠晶体的结晶作用过程中色素离子加入有关。翡翠中含有铁会呈暗绿色,若含铬会呈鲜绿色,若含锰则会呈紫色。它是比较固定的颜色,用酸是不可能溶解的。
次生色:次生颜色与次生矿物有关。如黄色,由褐铁矿矿物引起的颜色。对黄色翡翠进行镜下薄片观察及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分析,其黄色是由于翡翠颗粒之间或在解理裂隙中间含有针铁矿、褐铁矿等次生矿物而形成的。它们只是机械混入物,存在晶体之间或晶体裂隙,不存在晶架构架中。
翡翠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,是形成翡翠所谓的“底”的阶段,即地质上称为成岩阶段;第二阶段为成色的阶段,地质上称为成矿阶段。
颜色之色调,水头好坏,有的戒面,绿得可起荧,有的手镯可值千万元,有的只值几万,这与其色种质有关系,翡翠绿色形成的方式,决定了翡翠的色、种质之间的关系。
要判断翡翠颜色的质量好坏,一定要懂得翡翠颜色形成之方式。1、根色——质量最佳的颜色;2、团色——变化较大的颜色;3、豆色——分布体积最大的颜色。